其他
【解码绿色花都】③: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发布,花都——绿色“优等生”!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全国推进节能减排、争取按时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助力城市绿色发展都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广州市在绿色经济培育、产业绿色化转型以及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其中,以花都为核心的试验区综合成效评价连续四次排名全国第一,花都区在探索绿色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经典案例和创新做法,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贡献了新的绿色发展智慧。广州花都发布特别推出《解码绿色花都》系列专栏,解读花都绿色发展经验。
5月16日,“绿色低碳引领 共创湾区未来”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发布暨助力“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研讨会举行,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广州在绿色低碳方面有意识展开了多方位试点,并针对关键产业进行了较为领先的绿色化转型和布局,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参考的典型案例,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绿色力量。
报告对全市11区的绿色行动和进展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黄埔、花都和南沙三个区的绿色化转型表现最为优秀。其中,花都区作为广州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主力”,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创新,推动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连续四次排名第一,具借鉴与示范意义。报告建议花都可积极总结创新经验,争取“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
试点政策数量多、级别高、类型广带动大胆试点和积极探索
报告共有五部分,包括广州绿色低碳行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治理中的绿色探索、绿色低碳指数和绿色展望。
产业转型面临挑战多路径推进实现减碳目标
报告提到,在全国推进节能减排、争取按时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十分重要。对此,广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广州的传统产业占产业结构比重较大。传统产业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以传统支柱产业石化产业为例,一方面,广州石化等企业通过停用部分老旧装置、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及提升工艺水平等,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安全、绿色升级;另一方面,发展氢能等新能源以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当前,广州在氢能产业链、核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培育了优势特色企业,初步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联动集聚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技术创新引领能源产业低碳转型为目标,以突破能源领域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按照研发促进应用—应用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研发的路径,推动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水平跻身国际先列。氢能、智能电网、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都是发展重点。以花都区为例,该区正在积极抢占能源革命的巨大机遇,在东、西两翼布局光伏组件制造和新型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据了解,花都区政府即将出台《关于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鼓励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汽车产业是广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广州近年加快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绿色产业布局、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报告显示,广州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布局的城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备。当前,广州正针对“缺芯少电”等不足,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报告建议,广州一定要抢占先机,通过扩链强链补链,加快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广州在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绿色低碳经济领域也取得不少成果。以绿色金融为例,在全国第一批五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以花都区为核心的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连续四次排名第一。报告提到,广州一大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首创案例均发生在花都,11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银行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汇编》,为全国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以绿水青山著称的花都区梯面镇,因成功试点碳汇林交易,成为2020年全省唯一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此外,助力城市绿色发展方面,广州涌现一批获国际肯定的亮点。比如,大力实施绿色公交项目,于2019年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上获得“绿色技术”奖;探索“碧道+”广州经验,于2021年获世界景观建筑奖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和国际景观奖的“基础设施类”奖等。硕果累累的背后,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的制度支撑。报告梳理对比了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对生态环保责任的考核评价工作,发现广州的做法“与众不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广州每年与各区和各市直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并考核完成情况。2017年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公布《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每年对外公开全市各区各部门环保考核结果,至今成为广州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的例牌操作。2020年广州创新构筑了“1+1+N”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这套体系将各级党委、政府11大类90个责任主体在决策、执行、行业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各自应履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全部变成一条条可以对照检查的工作清单,为全市生态保护构筑了一张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网,实现了各单位环保责任的‘应纳尽纳’,最终形成一个刚性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确保广州在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政策落地推进上始终有明确的工作抓手。”报告称。
三区绿色低碳指数表现优秀花都助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课题组以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为遵循,参照国内较成熟的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并结合上级部门对各区的考核和要求,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共12个二级指标的绿色低碳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反映广州11区在能耗降幅、经济结构调整、治水治污、城市绿色低碳行动方面的成效。以S(优秀)、A(良好)、B(及格)对11个区的绿色低碳指数分级,结果显示,黄埔、花都和南沙为S级。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艺施